盘点各个年代的开学“三大件”

来源:火狐体育靠谱吗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4-17 06:28:14

  那时候大学生可算是凤毛麟角,他们不但可以免费读大学,而且国家几乎包办上学全部装备。所以,入学时学生们大多数都是轻装上阵,一支钢笔,生活需要的换洗衣物几乎就是全部的行李

  那个年代他们比较缺粮食,饭碗却有脸盆大小。学校发的毛巾印有“好儿女志在四方”。

  上世纪七十年代末,高考刚刚恢复。新生常规入学品大多是雪花膏、暖壶、被褥和鸡蛋,手表则是极少数同学才戴得起的奢侈品。

  当时行李箱还没普及,不少同学都拿着彩虹色的网兜去报到,网兜里必定有三件套:印有“红双喜”的搪瓷脸盆、淡黄色印有牡丹花的国民床单、磕磕碰碰露出黑色底色的搪瓷茶缸子。

  到了八十年代,随着生活水平的渐渐改善,收音机也流行了起来,爱时髦的同学手腕上基本上都会戴一块表。但由于当时通讯设备仍不发达,与家人朋友的联系只能靠书信往来,所以钢笔几乎是每个大学生入学的必备。

  那时,有吉他真的是极奢侈的事情,但一代青年还是想尽办法用它歌唱了一代人的青春。

  等到21世纪,大学新生开学置办的行李就不是“大三件”能概括的了。从牙膏牙刷等日用品,到笔记本电脑手机相机等数码用品都由学生按个人需求置办。

  ——生活必需品慢慢的变少,个性化用品慢慢的变多。1964年考入清华大学的王健华记得,进入校园看到很多人拿着网兜,里面装着脸盆、毛巾。

  而如果打开2019级大学生的行囊,则会发现各种可能:公仔、画具、吊床、无人机、投影机、护肤品……

  ——行李越来越小,装备越来越贵。1985年,杨萍坐火车上大学,从内蒙古到北京再转至西安,一共花了36个小时。仅行李箱大概就有三四十斤,还不包括托运的被褥。

  而对于不少2019年入学的新生来说,“空手到”和“开学寄”已成为开学季的打开方式。而要配齐手机、电脑、平板的“老三样”和电子书、按摩仪和平衡车的“新三样”,上万元的花销稀松平常。

  新中国成立之初,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很低,1949年,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9.7元。70年来,城镇和乡村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,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升,2018年就达到28228元,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近60倍。

  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、副教授严飞说,从大学生入学“三大件”的变化,能够准确的看出我国社会发展的显著变化,中等收入群体逐步扩大。社会结构的变化,带来的是家长对于教育投资的格外的重视以及对回报的进一步期待。

  70年间,中国高等教育持续不断的发展。1952年,全国普通高校开始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,当年共录取新生6.6万人。1977年,高考大门重新打开,570万名应考者走入考场,录取率为4.8%。2018年,中国高校招生790.99万人,毛入学率已达到48.1%。2019年预计毛入学率将超过50%,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。


粤ICP备10231418号 粤公网安备 粤ICP备10231418号